Skip to content
首頁專題企劃【影展紀錄】探索真實與民族的鑰匙-第十三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

【影展紀錄】探索真實與民族的鑰匙-第十三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

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8 月 22 日

TIDF 13th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

兩年舉辦一次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(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, TIDF)今年走入第十三屆,以強調獨立觀點、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為核心價值,是亞洲歷史悠久,也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。

2022 的片單以「後國族菲律賓」為專題,納入多樣議題,並用具有實驗性質的形式記錄人與環境的關係、戰爭、自然、民主、女性切片,不斷探索與挖掘世界的底線,張力十足,資訊量龐大,一步步帶觀眾「再見・真實」。


 

2022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:觀影筆記

本次參與紀錄片影展,有幸觀賞到 4 部長片與 3 部短片,淺嘗則止,對我個人而言僅為劃開一項新議題的切口,不可能算上專業,但希望能留下一點心得,提供你我未來選片參考,若能拋磚引玉帶更多人看見紀錄片影展或深入研究,那也是本人莫大的榮幸。


 

✑ 《寂靜的喧嘩

寂靜的喧嘩 eat your catfish 電影海報
  • Eat Your Catfish
  • 亞當.艾森伯格 Adam ISENBERG、諾亞.阿米爾.阿卓曼 Noah Amir ARJOMAND、莎納姆.圖珊 Senem TÜZEN
  • 美國、西班牙、土耳其|2021|DCP|Colour|72 min
  • 電影單元:【國際競賽】

 

《寂靜的喧嘩》官方電影簡介:

罹患漸凍人症的凱薩琳讓兒子在輪椅上安裝攝影機,記錄在她面前發生卻無法參與的人生。難以動彈的她以眼球控制機器發聲,堅持尊嚴及自主意願,與家人們保持對話並共同生活。然而,在伴侶與看護的眼裡,她只是個愛找麻煩的病人。在女兒結婚前,凱薩琳寫下遺言,寫給兒女她的愛,和生命的瑣碎再次協商。

寂靜的喧嘩 漸凍人

 

《寂靜的喧嘩》毫無疑問是一部極其私密的影像紀錄,鏡頭架設在凱薩琳(Kathryn)的輪椅上方,跟著凱薩琳移動,帶我們看見一位漸凍人患者的日常生活、起居、愛與毅力。

漸凍人症,全名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,ALS),WHO公告21世紀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。患病後,患者的運動神經細胞會快速凋亡,兩三年內出現肌肉萎縮、四肢癱瘓、無法言語、無法吞嚥、甚至呼吸衰竭,以致於必須長期依賴呼吸器維生,他們的外觀看來就像植物人一樣,不過他們的意識非常清醒、感覺正常,就像是活生生被禁錮在一個的將死軀殼裡,但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死期。

其中一個能讓他們與外界溝通的管道,則是像凱薩琳的眼球追蹤儀,讓他能與其他人溝通、下指令、表達意見、罵人,然而,機器老是不靠譜,家人們也因此衝突不斷⋯⋯

既然如此痛苦,為什麼凱薩琳還是決定要「活著」呢? 凱薩琳表示:「因為我還沒有準備好要離開我的孩子。我想要看到女兒的婚禮。」

生命帶來如此多苦難,也仍然有去蕪存菁的靈光,哀傷又美麗動人。

這些記錄一位漸凍人患者的時刻,被零碎拆解成塊,交替穿梭在時間軸上,巧妙捻熄了整部電影的憂鬱感,展現出凱薩琳「被宣判死刑後」樂觀幽默的一角,畢竟,「我們都早就知曉凱薩琳的結局,而母親生為一個人的那些時刻,才是我們想要記住並留下的」諾亞導演(同時為凱薩琳的大兒子、照顧者之一)說。

也因為跳躍剪輯的特性,《寂靜的喧嘩》走向難以預料,你猜不到婚禮前幾個月和平的一家人,在婚禮當天會不會又引爆什麼衝突,或開始戲劇性地大吵大鬧,他們之間真實的互動促成了這部珍貴的回憶錄,真摯、有愛有恨、富含人性。


 

✑ 《後現代韓國

  • Post Modern Korea
  • 李泰雄 LEE Taewoong
  • 南韓 |2021|DCP|Colour, B&W|47 min
  • 電影單元:【記錄X記憶 #3:檔案變形記】

 

《後現代韓國》官方電影簡介:

運用KBS電視台拍攝的各種素材,包括政宣、新聞、戲劇、綜藝節目,以幽默諷刺的視角審視殖民留下的創傷。朝鮮在日本統治37年後獨立,殖民政府留下的總督府建築,令南韓人民爭辯不休。1990年代南韓充斥著仇日情結,高喊恢復民族精神,以超越日本為唯一目標,這棟承載愛恨情仇與歷史記憶的建築也再度被提起⋯⋯。

 

精彩!對韓團小有涉略的我,大略了解韓日關係在兩國人民心中是什麼樣佛地魔般的議題,因此對導演熊熊燃起敬意,特別是大力諷刺本國人民的荒謬行為一段,真是太黑色幽默了。

全片運用的素材多數來自 KBS 電視台,以此拼接出韓國在遭受日本殖民後喊出抗日、超日、宣揚愛國情操的舉動,同時作為台灣人,或許也能從中看見某個年代的台灣,以及那種小蝦米在自嗨,大鯨魚早已遙遙領先、沒想要插潲(tshap-siâu,理會)的意思。

不過現在的韓國日本誰贏誰輸呢?兩國人民心中可能又升起不同答案,這部屬於《現代韓國》系列紀錄片的其中一部分的《後現代韓國》,運用大量符碼詮釋 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前半,韓國民主化前夕到 1995 年殖民象徵「朝鮮總督府」建築被拆除、「新韓國人」誕生的這段時期,犀利探討韓國社會風氣與國族認同的轉變。


 

✑ 《光,無所不在》

光,無所不在
  • All Light, Everywhere
  • 席歐.安東尼 Theo ANTHONY
  • 美國 |2021|DCP|Colour, B&W|109 min
  • 電影單元:【當代風景】

 

《光,無所不在》官方電影簡介:

巴爾的摩,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。此處警方穿上攝影機,人機合一的分秒都是呈堂證供。爭議不休的空拍機有上帝視角,罪行和隱私皆無所遁形。從有圖有真相的當代執迷,回溯攝影術如何使眼見為憑成為真理,攝影機與武器之間形而上下的糾葛又如何歷久彌新。一部以影像思考影像的散文電影,爬梳矛盾的千絲萬縷,反思所見所想與真實的距離。

 

電影資訊量龐雜,以數條主線並進,一有 Axon 公司、一有巴爾的摩警局、一有影像實驗室,還有巴爾的摩社區中心,以及觀測木星軌道的人們,他們的共同點是「觀察」,以各種不同的媒介——監視器、眼睛、空拍機、測量心率變化的儀器——觀察世界。

個人認為《光,無所不在》的重要詰問是「眼前所見是否即真實?」,並透過多方進行論述,影片的實驗性值得讚賞,切角也可圈可點,不過,電影資訊雖然充實,架構卻有點可惜,像是在立法院互相叫囂的立委們,到最後問題重點略顯模糊,也很難搞清楚他們各自是什麼立場。

但巴爾的摩市民們的辯論,恰好呈現出與亞洲人民截然不同的視角——如果有私人公司贊助政府利用空拍機24/7監控全市,目的是為了打擊犯罪,你會願意配合這個計畫嗎?治安對上隱私權,你會怎麼選?回想台灣、韓國或甚至中國,我們對於政府命令似乎甚少抵抗,不像短遊法國的那時,三天兩頭就遊行罷工,西方國家好像真能把人權置於首位,為電影岔出一個有趣的延伸子題。


 

✑ 《永無黑夜》

永無黑夜
  • There Will Be No More Night
  • 艾蓮諾.韋伯 Éléonore WEBER
  • 法國 France|2020|DCP|Colour, B&W|76 min
  • 電影單元:【記錄X記憶:檔案變形記】

《永無黑夜》官方電影簡介:

攻擊直升機在戰區時,機上駕駛與砲手須以熱感攝影機輔助視覺偵查,戰爭科技的演進使黑夜不再存在,但攝影機中的影像又該如何被觀看與詮釋?影片由美法兩國在中東地區出任務之空攝影像檔組成,搭配駕駛的訪談,探討戰爭中被默許的誤差,更進一步解析戰爭中的視覺權力,映出對現代戰爭技術之反思。

 

《永無黑夜》全程以直升機駕駛的視角敘事,坦蕩地呈現出所謂「視覺權力」下的視野——其實是多麼模糊、遙遠、難以判別。老實說,身為一個普通人,很難想像身處飛機駕駛座的景象,更不用說那是一個握有生殺大權的位置,這是《永無黑夜》帶來的全新體驗,也勾出一個道德兩難的情況:縹緲的影像裡顯示敵人舉起了一個疑似武器的東西,他是要發動攻擊嗎?還是那根本不是武器?如果我方按兵不動會有危險嗎?如果他只是無辜平民呢?——等等一連串磨人心智的選擇題,揭示出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,或許也說明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PTSD)的其中一項成因,令人不勝唏噓。

唯一可惜的一點是,電影選用的片段組合起來甚少起伏,試圖營造溫情的一段(轉換攝者與被攝者)也稍嫌突兀,有點議題與形式大於電影的感受。


✑ 《戰爭是件溫柔事》

戰爭是件溫柔事
  • War Is a Tender Thing
  • 阿嘉妮・阿盧帕克 Adjani ARUMPAC
  • 菲律賓 Philippines|2013|DCP|Colour|71 min
  • 電影單元:【焦點專題|必須虛構:後國族菲律賓紀錄片的多樣真實】

 

《戰爭是件溫柔事》官方電影簡介:

1930年代菲律賓政府啟動大型殖民移墾計劃,原本主要是穆斯林和原住民定居的島嶼民答那峨,湧入大量基督徒移墾者,將近一世紀的戰火從此燃起未歇。出生當地的導演,母系家族是基督徒,父系家族則是穆斯林,兩家族彼此為生存奮戰,也將腳下土地視為永遠家鄉。「戰爭本質是什麼?」在大歷史敘事的洪流中,言述家族記憶、認同與情感。

 

「用宗教差異來把親密關係的問題概略化,那實在是過於方便了。」
「我們會離婚,那跟我們一個是天主教,一個是穆斯林沒有關係,那只是因為我們價值觀的差異。」

菲律賓南部的民答那峨島擁有眾多的穆斯林人口(莫洛人 MORO),與國家其他 80% 所信奉的天主教相去甚遠,數十年來,他們不斷要求自治權,乃至獨立,甚至成立「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」(MILF)持續抗爭,導致菲律賓大大小小的衝突不斷,生活艱苦。(編按:實際上莫洛國自治區已於 2019 年公投過關取得自治權,但我們都知道,修法只是第一道出口,要減弱人民之間的隔閡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。)

於是《戰爭是件溫柔事》從一個小家庭的角度出發,以非常間接的視角回看菲律賓的民族衝突,淡化了戰爭的緊張感與暴力氛圍,轉而探討一般人對獨立與分裂的想法。雖然不確定片名所說的「溫柔」體現在哪個部分,不過,導演和家人之間的開誠布公,或許就是修補裂痕的、第一個、微小的溫柔情事。


 

回顧到這裡,我要先自首接下來的這兩部片,我大多都在迷離狀態度過。正好《直到海裡長出森林》和《文明繪語》給我的感受相似,兩部片也隸屬同一個單元,合併在一起分享,希望大家體諒。

 

「逃亡、混亂、我是誰?」

《直到海裡長出森林》與《文明繪語》皆運用大量符號來隱喻戰後所經歷的陣痛與混亂,影像的實驗性質非常高,非常需要事先建構故事的背景認知,否則就會像我一樣只能用非常表面的層次來理解電影,沒有慧根領略電影想表達的人文關懷。

以下為科普時間:

《直到海裡長出森林》的主軸,赤柬,指的是柬埔寨共產黨,又稱「紅色高棉」,成立於1951年,屬於共產黨中的極端派別,主要的思想來自法國大革命(Révolution française)恐怖時期(Terreur)的雅各賓派(Jacobin),以大規模屠殺來肅清潛在反對派。1970年代,他們殘殺了柬埔寨全國近1/4人民,而電影則以逃亡者的角度,回憶這段令人聞之色變的恐怖統治。

《文明繪語》則將鏡頭轉向世界上另一個經歷獨裁政權的角落——巴西在軍事獨裁時期(1964-1985)及後來的民主主義時期的開發故事。這裡的衝突,看向了政府與原住民、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係,強調開發帶來的優缺點,曖昧地交代一段令人又愛又恨的記憶。

 

✑ 《直到海裡長出森林》

  • When the Sea Sends Forth a Forest
  • 劉廣隸 LIU Guangli
  • 法國 France|2020|DCP|B&W|21 min
  • 電影單元:【記錄X記憶 #3:檔案變形記】

 

《直到海裡長出森林》官方電影簡介:

故事由一位輾轉逃亡歐洲的華裔倖存者的回憶展開,以現存稀少的政宣與戰後歷史影像,搭配遊戲引擎建構的3D虛擬實境,創造虛實交織而詩意的獨特敘事風格,重構這段於1975至1979年間,赤柬政權犯下種族滅絕事件的歷史創傷。不同時代背景與科技的媒材營造出撕貼畫的質感,亦成為另一層隱喻。

 

✑ 《文明繪語》

  • Apiyemiyekî?
  • 安娜.瓦茲 Ana VAZ
  • 巴西 Brazil、法國 France、荷蘭 Netherlands、葡萄牙 Portugal|2019|DCP|Colour, B&W|28 min
  • 電影單元:【記錄X記憶 #3:檔案變形記】

 

《文明繪語》官方電影簡介:

1985年巴西軍事獨裁政權在亞馬遜州自由貿易區推動開發,為建設公路奪走大片原住民族領土。後來的研究者與當地原住民進行了第一波識字體驗,留下許多對其文化、歷史與經歷的第一手描繪。導演透過識字體驗中帶著童趣筆觸的塗鴉手繪稿,結合地景與研究者的口述,道出一段當地原住民仍難以理解的歷史。


 

2022 第十三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|後記:

本次其實是筆者 Vivian 首次走進紀錄片影展的現場,身為影展菜鳥(實際參與年資僅約 2 年),總是崇尚影展現場那股無形的凝聚力,也一再被影迷們走入影展的能量震懾,儘管已有心理準備,迎接紀錄片影展的感覺又更加神聖。

我想大家也可以明顯發現,紀錄片影展給我的反思是大大大於其他影展的(沒有貶義),也許是對其他影展的愛比較盲目——尤其奇幻、酷兒、女性、閱影展——整體氣氛比較輕鬆,而 TIDF 則在馬不停蹄的詰問中思考電影、議題、真相、影迷的意義,累又充實地愛著。

總而言之,真心地為紀錄片影展感到驕傲,期待 2024 再相見!

回顧我的影展紀錄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