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首頁影劇評論《幸福綠皮書》:給努力尋求認同的你,用「內在小孩」找回幸福的可能

《幸福綠皮書》:給努力尋求認同的你,用「內在小孩」找回幸福的可能

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11 月 28 日

《 幸福綠皮書 》不僅榮獲第 91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「最佳影片」、「最佳男主角」、「最佳男配角」、「最佳原創劇本」、「最佳剪輯」等大獎提名,也是近年來眾多好萊塢種族題材中,最為獨特的一部。

片中除了從角色、階級、個性與地位中創造對立,更把人物性格塑造地衝突又矛盾,比如說主角唐雖然身為黑人,卻與大眾既定印象中的「黑人文化」幾乎無關,是位受崇尚的古典樂鋼琴家,卻又因為膚色讓他備受不公平的對待,讓他在自我認同中不斷掙扎。

當唐遇上性格全然相反的東尼,他們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、締造出什麼不同凡響的友誼呢?

以下觀後感微雷,介意者建議斟酌觀看!另外,本篇心得非常主觀,如果你有不同想法,也歡迎在留言區和平討論分享????

 

 

  

《幸福綠皮書》三大精彩看點:

一、 曾經受傷的你,是哪種內在小孩?

每個人的「自我」,其實可以再向下剖析到情感及感受的那面,而這裡包含了所謂「內在小孩」的地方。

內在小孩的受傷源自在成長過程中,沒有被滿足或被照顧的那種失落、渴望與遺憾。這些深埋的痛苦經驗記憶,會影響未來的各種面向,讓成年人無法成熟、健康地處理生活中的重要事情,而造成生命的困境。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六種:

  • 神奇小孩:「我無所不能」,代表人物:北海小英雄
  • 孤單小孩:「我總是和別人格格不入」,代表人物:火影忍者的鳴人
  • 貧窮小孩:「我想要更多、我應該要做更多」,代表人物:灰姑娘、烏龍派出所的兩津勘吉
  • 受傷小孩:「總覺得我受傷了」,代表人物:美女與野獸的野獸
  • 戰鬥小孩:「我要跟對方講清楚」、「我應該捍衛自己的權益」,代表人物:小飛俠的彼得潘、我們這一家的花橘子
  • 永恆小孩:「我不想長大」、「我不想承擔責任」,哆啦A夢的大雄

延伸閱讀:
《面具下的哪個我更受歡迎》:生活總感到焦慮、不快樂?那是因為你不夠認識自己!揭露與接納自我3大練習法,找回「做自己」人生

  

而唐的內心,就是存在著「受傷小孩」。

他曾對東尼吶喊:「如果我既不夠白,也不夠黑,那我到底算什麼?」

身處在一個對黑人充滿歧視的時代,唐身為一個名揚全國的鋼琴家,無法融入多數黑人的勞力型工人社群,然而在白人眼中,他又是永遠低人一等的黑人。唐在兩個群體之間都無法獲得歸屬感,使得不安全感年復一年、不斷累積。

《幸福綠皮書》:內在小孩, Photo by Yahoo 電影
When Don and Tony first met each other, Photo by Yahoo 電影

這樣的情緒可以在兩人的第一次見面時略窺一二。唐在面試時選擇在自己金碧輝煌的家中,並要求一對一面談,甚至故意提出幫他擦鞋洗衣等要求,這些無非都是欲突顯自己高人一等、加強主導權與氣場的作法,但同時也顯現出「受傷小孩」的一面,流露出內心的不安全感及害怕受到傷害的心情。

觀察一下,你心中是否也會有這些「內在小孩」的心聲呢?你身邊的人是否會不自覺地流露出這些行為呢?

  

二、 你的討厭不是真的討厭?

東尼起初有著黑人都愛炸雞的刻板印象。

《幸福綠皮書》Photo by Yahoo 電影
On the road, Photo by Yahoo 電影

兩人在車內吃著炸雞的橋段中,他一聽到唐說他從沒吃過後,便馬上轉為「炸雞推銷員」,希望他單純享受這項美食。此片段從表面上來看,只是唐單純對炸雞這種食物沒興趣而已,然而,事實上卻是唐恐懼自己的「黑人」身分引來歧視及異樣眼光。

無論是不吃炸雞,亦或是不彈爵士樂,皆出自於他缺乏自我認同所引發的逃避心態,他害怕他一旦變得「更像黑人」,將失去辛苦建立的地位與名聲。

而另一方面,一開始的東尼也對黑人有著強烈的歧視。

妻子請兩個黑人到家維修,當東尼見到黑人用過的杯子,不假思索就丟進垃圾桶。然而這樣的「討厭」是環境養成他的,當時一般白人對黑人歧視的觀念和偏見是被默許的,這樣做才對、應該要如此做。

不過,大環境風向如此,個人就要照做嗎?

或許我們可以去思考:有時候「討厭」一個人事物時,這些情緒背後的意義。也許是像唐一樣,逃避著某種身份認同,抑或是像東尼一樣「跟風」,卻在無意間卻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了。

  

三、 你是自律,還是自虐?

如果人人都不自律,那應該是近乎世界末日的慘況。

自律應該是個美德,它可以讓你在花花世界中沉住氣,在所有人玩樂之時,帶你穩穩邁向成功。但當一個人過度自律,可能會導致心理不斷壓抑,變得更不健康與黯淡,甚至失去生命中很多「選擇」的機會。

唐就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,注重禮儀、整潔、格調,認為開車時手就是要擺在兩點鐘和十點鐘方向、不能用手拿食物、不能在室內抽菸等,然而這種過度自律卻讓他變得憂鬱。

他害怕不自律將帶來一切混亂,不自律可能會讓他失去辛苦建立的地位與名聲,更重要的是,不自律可能會讓他「更像黑人」。因此他寧可一個人接收所有痛苦,也不願意去嘗試生活中更多「選擇」的機會。直到遇到Tony,兩個人才一起開啟了生命中的很多「沒想過」,開始愛上炸雞,甚至對把雞骨頭丟到窗外樂此不疲。

面對生命中的各種選擇,你會勇敢嘗試,還是作繭自縛?

  

Through my lens

一本「黑人綠皮書」披著所謂的友善,揮灑出荒謬的紛彩,1960年代,西方國度對於種族的歧視竟是如此理所當然到不可思議的地步。因為無法親身體驗那個時代下的犧牲和吞聲,所以現今的我們也很難單從歷史脈絡,就完全體會到白種人對於黑種人的優越感究竟是如何與生俱來。

《幸福綠皮書》:尋求認同,Photo by Yahoo 電影
At the bar, Photo by Yahoo 電影

然而,我想人本來就沒有優劣之分,正因為如此,我們才始終都在芸芸眾生之中學會找到自己的靈魂。

從有記憶以來,我們總是在學習怎麼融入各種團體,而加入的條件常常是簡單的外在因素:改過的制服、臉上的妝、考上的學校或者一台手機,我們忙著加入一個又一個圈子,也忙著盡量符合每個圈子的標準。

我們總是忍不住想要從他人身上獲取「認同感」,就算知道本來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,還是會對一百個裡面唯一反對自己的意見感到彆扭。我回想感到格格不入的瞬間,總是因為外在,因為那是大家最習以為常也最快速評判一個人的方式。膚色、體型、職稱、穿著、甚至說話的口音,難道真有這麼重要嗎?那為什麼嘴上說著不重要,內心卻感到不快樂的人在這世上仍層出不窮呢?

如果幸福真的有所謂的指南,那我們該如何體會探尋生命的存在?

「光有天才還不夠,還要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。」這是電影中令我最深受震懾的一句話。繞了一圈我們才發現,問題的核心從來不在於怎麼讓別人接納你,而在於你願不願意接納自己。我們都需要學會改變,只是邁出第一步後,最需要先面對的不是別人,是自己。真正的包袱其實在我們的內心當中,當自身願意鼓起勇氣闡述一切,才有迎來幸福、一切豁然的可能。

 

《幸福綠皮書》線上看

 

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
追蹤我的 Instagram:vvnlens.com_
.或往下滑幫我拍手五下,只要花30秒登入FB或Google,不用花任何錢就能支持我繼續創作哦!
讓我們一起交流更多好書,從中找回療癒與平靜吧
Sip a cup of coffee, and have a nice day ☕️????
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你的小小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,謝謝你!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