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5 月 5 日
寫在電視劇《俗女養成記》轟動全台之後,原著江鵝用《俗女日常》將老家台南的回憶收束,回到台北重拾磕磕絆絆的都市打拚人生。
陳嘉玲不是江鵝,他們對人生有不同的見解和選擇,但他們同樣有不安於庸碌的精神,以及勇敢拆除現狀、回頭反思生活的「俗女之力」。而本書即延續這種靈氣,用6輯54個故事釀成了初冬裡暖入心脾的熱紅酒。(好想喝)
【相關文章】告別《俗女養成記》|大結局心得與5個值得一再回味的看點整理
「先有前行,才有回頭的看見。就好像我學過外文,才愛上中文;講好台北的國語,才能講台南的台語;決絕排拒過人間,才養出寬和納受人間。關於追獵,我只好懷抱盼望,繼續在生活裡琢磨所有可對人言的細瑣,等待每一次在不可對人言的視界裡,依稀照見那頭言語道斷的豹。」 ──江鵝
《俗女日常》讀後感
從這段引言大概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江鵝那飽含想像力的文句。他善用譬喻將日常裡破碎的小事變形,例如把櫻花花蕊比擬成人體呼吸器官,或把塊狀起司形容是某群特定的人類,非常異想天開,像在平凡無奇的日常裡撒上金粉,讀來常有沐浴在一道道魔法裡的新鮮感。
原來這也是一種感受生活的方式,讓人愉悅地重新體驗了一些微不足道又美中不足的小事。
不過也因為這種特別的表達手法,加上短篇故事集在劇情上跳躍的特性,常需要在閱讀時稍作休息,一邊感嘆作者豐富的詞彙量,一邊反覆咀嚼玩味方才那些略帶辛辣,但本質還是樸實的文字遊樂園。
《俗女日常》精選內容節錄
以下節錄幾段個人頗有感觸的段落:
- 人類最枉糟輕賤的能力大概就是放棄吧,我從前以為放棄是輸家才做的事,哪裡知道有些事情放棄了飯而是晉級。好比,在寂寞裡掙扎這回事,束手其實不會死。
—〈彌斗諾威海底城〉
- 我隨即發現自己軟了,在穿越那片光亮以後,前後左右的龜速路隊長和超車流氓,都成途中微塵,再無相關。我頓時明白移動的自由為什麼是一種人權,要不然人要怎麼莫名在對的時間,來到對的地方,被天神的萬能金光烤成一塊鬆暖香潤的戚風蛋糕?
—〈天神的戚風〉
- 「愛自己」令人厭煩的原因之一,大概是因為很難吧。
「愛自己」其實比「喜歡自己」可行,喜歡是一翻兩瞪眼的事,但是愛永遠有努力的空間。
—〈我長大了會自己吃飯飯了〉
【相關文章】《臺北女生》許菁芳:關於所有任性浪漫與率真勇敢
- 人在山上,或記起山上的時候,特別感到沒必要把腦袋裡的句子都說出來,倒不是沒有適合的聽眾,只是,語言始終屬於山腳下灰霧底的人群,在面對天地的時候,再慧巧的人話都難免平添滯濁。
人生偶爾需要高度,物理性的也好。
—〈去擎天岡〉
- 「沒想到它(起司)看起來白淨無害,味道竟然是這樣。」
「所以說長得斯文的未必是好東西。」
—〈斯文的起司〉
即使說的是中年,《俗女日常》對二十代的我來說也絲毫沒有距離感。
若同樣是離家來到大城市打拚的你,一定也能從中找到滿滿共鳴,一起笑看這些荒誕平凡的日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