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首頁好書推薦散文小說《巴黎圖書館》心得:敬二戰偉大知識守護者,這是同理與原諒的啟蒙

《巴黎圖書館》心得:敬二戰偉大知識守護者,這是同理與原諒的啟蒙

Tags:

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5 月 18 日

「書本,是我們最後的避難所。
閱讀,是我們僅存的抵抗方式!」
但是以文字書本抵擋戰火,不會太天真嗎?

巴黎圖書館

 

《巴黎圖書館》書籍簡介

本書改編自真人真事,以相隔近五十年的兩位青少女視角出發,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,巴黎圖書館人員勇敢守衛圖書館,抵禦德軍的故事。

乍看之下,似乎與《兔嘲男孩》或《模仿遊戲》的小人物抵抗大政府無異,不過,《巴黎圖書館》幾乎把所有政官扁平化,重新聚焦於「人」在權力、情慾、角色流動時的暗潮洶湧。也就是說,本書不會有猛烈砲火,不會著墨於國家角力,但這之中攢動的情感,後座力更甚,令人深深動容。

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情,介意者歡迎先收藏本篇心得至閱讀清單,觀賞完再回來一起討論♡ 

 

 

 

▎糾纏迴繞的故事線

除了時空背景橫跨五十年,在地域上本書也飛越大西洋,運用跳躍交錯的方法敘事。一會是在法國巴黎身陷二戰的歐蒂兒,一會是在美國蒙大拿經歷家庭革命的莉莉,與孤僻的鄰居奶奶歐蒂兒,兩者相互映照,慢慢拼湊消失的五十年,過程讓我一度以為在讀偵探小說,也確實為這部戰爭成長故事增添許多樂趣。

巴黎圖書館 書籍內頁
巴黎美國圖書館周邊地圖

 

不僅如此,小說裡也代入其他角色的視角,將「第三人」的形象扭轉,加厚了人物間的立體度。包含夾在人民與政府之間的警察保羅、背叛盟軍的英國代表貴婦瑪格麗特、美國籍的圖書館長芮德女士,以及出賣靈魂向當局提供情報的法國「烏鴉」,複雜卻靈動,飽滿得讓人難以割捨。

相關文章:《愛我,殺了我》:那些驚悚連續殺人案背後的愛恨情仇

 

▎扳機還是子彈?錯的是誰?

歐蒂兒與莉莉——行俠仗義的青少女、重病的母親、難以自保的父親——巴黎圖書館是歐蒂兒的避難所,歐蒂兒的家之於莉莉也有同等意義,不過,這對忘年之交錯把「圖書館」海納百川的溫柔,當作她們不必認錯的理由。摯友瑪格麗特跟納粹交往,摯友瑪麗腳踏兩條船,錯的當然是她們,所以向他人舉發引起攻擊是正義感合理展現的方式。真的嗎?

歐蒂兒因為哥哥決定從軍而對嫂嫂冷眼相待,因為摯友失言而公開譴責。她扣下扳機,把她們丟給道德與體制懲罰的時候,自己全身而退。歐蒂兒看不見自己發動了什麼樣的「戰爭」,也看不見自己該道歉的理由,而這一逃,就是半世紀。

巴黎美國圖書館示意圖
巴黎美國圖書館示意圖

 

然而這裡並非要讀者咎責,而是學著看見自己,還有體制之下的盲點,才能免於把炸彈砸在自己身上。幸好,莉莉的莽撞讓歐蒂兒有機會再一次道歉和尋求原諒,也帶著莉莉理解這個上帝開的大玩笑,重新在廢墟裡找到光。

 

▎歷史中的女性

作者開篇即表明,這是一本向「過去許多在史記中被抹去的女性」致敬的小說。你可以不甘願做爸爸的乖女兒,你可以走出門實現夢想,當然也有權力拒絕向你示好的男性而不必被苛責,在今日讀起來著實激勵人心。

讀到尾聲,《巴黎圖書館》徹底打臉了我一開始的想法。除了作為承載知識的工具,書本當然也可以是人民抵擋戰火一種方式。如同2021年的我讀《巴黎圖書館》度過新冠肺炎,1983年回想起《他們眼望上蒼》翻開人生新篇的歐蒂兒,甚至是1939年只透過翻閱過期《國家地理雜誌》就重獲力量前進戰場的軍人們,「書本蓋在了獵槍上,這就是知識扼殺暴力」,而我們的靈魂如獲新生。

 

《 巴黎圖書館 》金句摘錄

  1. 這本書蓋在一把獵槍上,幾乎埋了他幾乎埋了它,這就是知識扼殺暴力。
  2. 「軍人有的是時間,我們的目標是要支持那些生病、受傷、寂寞的軍人,我們必須打起他們的士氣。」
    「士氣?那為什麼是書呢?怎麼不提供他們葡萄酒?」
    「因為只有書能夠提供神秘的感官,讓我們以他人的視角看待事物。圖書館就是文化之間的書籍橋樑。」
  3. 「朋友這件事就是你們不見得一定會在同一個時間處在同一個地方。」歐蒂兒說:「初戀就是這樣,會占據所有時間。」
    「妳把愛講得跟水蛭一樣。」

 


書名:巴黎圖書館(The Paris Library)
作者: 珍娜・史嘉琳・查爾斯(Janet Skeslien Charles)
出版社:皇冠出版

????推薦指數:10/10
????易讀指數:9/10
????療癒指數:9.5/10


延伸推薦:二戰小說系列

喜歡這次的整理,歡迎不藏私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
也別忘記到 Instagram 追蹤 @vvnlens.com_ ,每月快訊不漏接!

 

分享本文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