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10 月 19 日
延續昨天國際三八婦女節的精神,今天來談談《淑女鳥》。
想當初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,好評跟聲浪不斷,甚至創下爛番茄網站的好評紀錄,奪下滿分寶座,將《玩具總動員2》送下神壇。在2018的奧斯卡中也榮獲多項提名,最後在第75屆金球獎中奪得「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」與「最佳音樂及喜劇類女主角」兩項大獎。
《淑女鳥》電影簡介
克莉絲汀娜(瑟夏羅南飾)是個美國沙加緬度的小鎮少女,年華正好,她有一個紐約夢,一天到晚夢想著能夠飛離家鄉前往大蘋果城上大學。她覺得克莉絲汀娜這個名字好普通,所以擅自幫自己加了「淑女鳥」當中間名。
即將成年的她,對未來有很多肯定但不切實際的想像,正好與媽媽瑪麗安(蘿莉麥卡佛 飾)「一切安穩、平凡幸福」的人生信念大相徑庭。青少年的叛逆,槓上父母親的嚴厲,淑女鳥會抗爭成功,成為她心目中的「酷女孩」,還是向現實屈服?
以下觀後感微雷,介意者建議斟酌觀看!另外,本篇心得非常主觀,如果你有不同想法,也歡迎在留言區和平討論分享????
開始深入刻畫母女關係的電影現象
較早期的電影中,母親總以無聲脆弱的形象出現,只有當劇情與孩子有連結時才會被討論;再後來,女性主義興起,電影開始著墨較多母女關係,但主要還是側重描寫「女兒」的心理狀態,對於「母親」仍以「他者」身份定義。
直到近幾年,母女關係才有再更深入的討論,除了納入母親的主觀視角,描述自我掙扎與妥協,帶觀眾一窺母親複雜的內心世界,更釐清影響「母親」角色設定的前因後果,開啟了女性對於成長歷程的一系列研究,慢慢走向自我認同的探討與加速和解。
瑪麗安的被害者情節
《淑女鳥》中的母女關係一開始十分緊張,充分展現兩人迥異的價值觀。儘管如此,母親這個角色代表的不再只是單純的「惡」,她的過往經驗教會她更多複雜的顧慮,一一投射在對淑女鳥的教育上。
瑪麗安曾經努力地突破社會階級向上奮鬥,但不幸地失敗了,只能依賴一份隨時能被奪走的中產階級工作,加上她身為一家之主,除了要照顧憂鬱又失業的丈夫,還得負擔家計與家事。
對生活充滿無力、否定又自卑的瑪麗安,同時希望淑女鳥能展示高飛,又害怕孩子受傷,結果這份複雜的情感,便從保護欲延伸為控制欲,寧可扼殺女兒的夢想,認為這是讓淑女鳥早點認清現實的最佳選擇。
在母女倆因為房間髒亂而爭吵的一幕中,淑女鳥大聲質問瑪麗安:「當你以前沒有收拾好衣服的時候,你從來沒有希望你媽不會生氣?」瑪麗安垂下眼睛說:「我的媽媽以前是一個暴力的酒鬼。」我們可以看到,瑪麗安的性格也受到上一代母親影響,當面對衝突時,便把自身的「被害者情節」投射到下一代的女兒身上,把自己的創傷合理為「加害」的理由,用這種方式彌補自身價值的缺失。
與淑女鳥一同找回自我
我認為「淑女鳥」這個名字的出現,多少隱含了次人格的概念,基於讓自己更強大的基礎上,所創造出來的防衛機制,利用「淑女鳥」的包裝,掩蓋主體的弱小與創傷。
青少年時期的我們對長大有無限憧憬,總想趕快變得更酷、更不平凡,因此很容易衍生出一個跟自己本質上迥異的包裝。然而越是佯裝,卻離自我越來越遠,誠實接納與整合,或許才是最佳解方。
遠赴紐約闖蕩的淑女鳥,在劇情尾聲也在幻想泡泡中醒來,頂著臉上花掉的妝打給瑪麗安:「媽,我是克莉絲汀娜。」終於放下了那個過去嫌棄出身和不成熟的自己,和母親和解,也與自己和解。
《淑女鳥》刻畫了每個青少年的叛逆心理,用寫實細膩的方式演活每個人必經的成長故事,把最平凡的愛情、課業、家庭苦惱與衝突,淺淺淡淡地貼近我們心中。
看完之後,我也不斷思考,那些在我的母女關係中特別討厭的現象,是否為我自身性格缺失的投射呢?
歡迎大家一起反思與討論!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
.追蹤我的 Instagram:vvnlens.com_
.下滑幫我拍手五下,只要花30秒登入FB或Google,不用花任何錢就能支持我繼續創作哦!
讓我們一起交流更多電影,從中找回療癒與平靜吧
Sip a cup of coffee, and have a nice day ☕️????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你的小小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,謝謝你!????????????????????????